距·离·展·会·开·幕
要说起近五年来,在我国教育机构登场的新秀,那就不得不提机器人教育了。
机器人教育,它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独特优势,迅速崛起。一位教育家曾对它作出这样的评价:“它就像世界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语言,不分文化,不分技能水平,它让我们共同分享快乐时光,带领我们进入无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机器人教育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神体验的上佳场所,是其他课程无法给予的。为此,我们应让更多的孩子接触机器人课程,多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机会。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想必大家上政治课时,都学过这句话,如今细细体会,我们更能感受到,孩子,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运用机器人教育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操作便捷、结构善变等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让学生体验和认同创新的过程和创新的价值,如何设计能快速投放得分物体的机器人,如何提高机器人的对抗性,稳定性,如何制定适合自己机型特点的战术等具体细节,都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构思设计能力、应变能力,还有编程知识、动手能力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通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的就不碰,喜欢的就爱不释手,兴趣,是喜欢的第一步,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他们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阿童木创想家在对孩子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授蝎子拼搭课时,我们会通过生物知识,和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课程,既使孩子们获取知识,又对课程产生兴趣,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享受到学习和游戏的乐趣,自觉地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采集风能》这一课时,利用Lego机器人教具制作扇叶、绞盘、结构框架、梁、轴等材料,让学生经历采集风能并完成动力应用。当学生拿到这些“稀奇”的材料后,马上被它的新颖所吸引,开始情不自禁地研究起来,很快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观察到了风能转化为动能,提起“小水桶”的一刻,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其他学生更是乘胜追击,他们还发现加入了齿轮能省力的效果,便马上动手验证起来,探究兴趣十分浓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对此活动的喜爱,对获得知识的渴望及对探索知识的主动。
三、让学生有主人公的感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基本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们达成了一种共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
阿童木创想家的老师以这种教育观点为指导,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这种交往式的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中,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有关的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在机器人身体搭建、大脑编程部分,我和学生共同讨论、设计机器人的不同组成与功能部分,最后有效控制和选择实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体验到了学习主人公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参加机器人比赛,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不是大人帮忙就是寻找网络求助,匆忙简捷中解决问题为最大快乐。而在机器人活动中,学生花费的脑力和精力是惊人的,平日里要让机器人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参加如FRC、MakeX等大型机器人竞赛,学生往往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这很锻炼人的意志。
举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2017年,阿童木创想家的李昱昊同学,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了FRC比赛,李昱昊时编程组的组长,我是他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选用java作为我们机器人机器人的编程语言,他们都没有基础,并且官方提供的资料动辄都是几百页的英文文档。令我吃惊的是,李昱昊连续几天熬夜把文档研究完,遇到问题就到国外论坛上求助,最后一周时间不到,就掌握了java编程、wpilib里的常用库函数的使用及树莓派图像识别的原理和使用。他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我们两位指导老师和团队里其他队员的一致称赞。
比赛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因为制约机器人运动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没取得好结果,是在所难免的,就拿今年暑假来说,我们在武汉参与MakeX竞赛时失利,孩子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但是在上周六的MakeX广州积分赛上,我们拿到了冠军,两支队伍,双双进军MakeX全球总决赛!学机器人,参与机器人竞赛,失败,是正常的,冠军只有一个,不是那么好拿的,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失败后,表现出的那种不服输的倔强,和表示还要重返赛场再战一次的神情,你会毫不犹豫地承认,机器人活动带给孩子心灵上的震荡是如此强烈,学生在不断遭受挫折中,锻炼了不认输的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职责。机器人教育,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载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驱使人积极进取、主动思考,从而提出独创性思想的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机器人教育与科学学科整合的教学捷径,让机器人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教学平台,在科学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阿童木创想家的所有师资人员,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努力探究,认真执教,带给孩子们更好的课堂感受,更有趣的挑战项目,从不懈怠!
更多信息请关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号。阿童木创想家专注于3-18岁孩子的机器人、编程、创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传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专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