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展·会·开·幕
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综合防控多措并举,近视防控合力增强,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示范作用取得实效,科普宣教范围扩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展现出总体见效、持续向好的局面。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由2018年的8个增加到2020年的15个。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个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简称《光明行动》)。《实施方案》和《光明行动》共同界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在近视防控中的职责。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成效进行评估,这是顶层设计最核心的内容。
2. 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
三年多来,相关部门三次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全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顶层设计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真正做到层层抓落实。
3. 深入推进“五项管理”
今年,教育部等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对防 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具有重要作用的文件。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治本工程”。
2. 加强体育、美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1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容,提升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成效。
3.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学生全面素质进行评价改革。既对体育、美育如何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考核中有明确的指导,又对政府、学校、家庭提出了要求。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对“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有效推动,也是对“增”(增加体育、美育的投入)的强力促进,对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具有重要作用。
1. 试点推进建立标杆
过去三年,教育部认定了两批共142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46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多次举办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今年5月,教育部印发《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对幼儿园、中小学做好近视防控,特别针对儿童青少年要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2. 推广先进经验做法
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各地都有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包括增加体育课时、改善教室灯光照明条件和校园环境的总体整治、加强家校沟通以及手机、作业、读物、睡眠和体质健康管理等。教育部已陆续宣传和推介各地近视防控的典型经验。
3. 加强宣传宣讲
2019年,教育部成立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两年多来,宣讲团共进行了3600多场次的宣传推广和教育活动,受到各地各校的热烈欢迎。
一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认识不到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一个重要指标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这涉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来。这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
二是体育、美育亟待加强。加强体育、美育是对学生视力的正向积极保护。“一增一减”如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真正采取措施,把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增上去,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发展。
三是专业基础薄弱。当前,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管理方面专业设置较少,教育部正在采取措施增设相关专业。眼视光行业、产业规范运行和管理也需要加强。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给学生更多阳光下运动的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睡眠,这是真正做好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友好的视觉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至关重要。要改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光照条件,改善儿童青少年居家环境、阅读相关用眼环境。
(来源:人民教育)